《生产现场成本控制的流程全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现场成本控制的流程全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文字多文库上搜索。
1、一、完善现场基础工作现场成本控制是一项具体、细致而又涉及面广的工作。现场管理员必须掌握完善扎实的基础工作知识,主要工作包括定额工作、内部价格工作、原始记录与计量检测工作。1、定额工作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占用和利用程度所应达到的数量界限,它是现场成本控制的前提条件。有些成本控制工作就是直接依据某种定额来进行的。定额工作包括各种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与管理。2、内部价格工作企业内部有许多核算单位,不同核算单位之间,以及生产现场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有着许多生产上、财务经济上的联系和往来,为了有效地控制现场成本,必须把这些往来根据“商品交换” 的原则
2、进行结算。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各种内部价格,以此来进行“交换”。企业内部价格一般包括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低值易耗品和工具价格、备品备件价格、外购外协件价格、零部件内部价格以及劳务和各种经营服务项目的价格等。3、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亦称原始凭证。它是按照规定的格式,用数字或文字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记录,是企业经常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一般包括产品产量方面的原始记录、产品质量方面的原始记录以及工时利用、原材料物资消耗、设备维修、费用收支等方面的原始记录。这些原始记录为实施成本控制提供了各种必需的数据,是进行成本控制不可缺少的条件。原始记录工作包括设置原始凭证、规定填写方法和传递程
3、序、确定填写责任单位和岗位等。4、计量检测工作计量检测工作是确定原始记录中各种数据的依据。如果没有精确的计量,原始记录就不可能提供准确的数据。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各种财产和物资,涉及产出的半成品和成品,其质量和规格是否合乎要求,必须进行检测。通过计量检测,可以考察物资的质量,确定消耗和成果的比较数量,以及划清各单位的成本责任。计量检测工作一般包括建立计量检测的机构和配备相关的人员、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计量检测器械、建立计量检测制度和验收制度等。5、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包括生产现场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考核。6、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工作生产现场的规章制度,是现场员工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4、应共同遵守的准则。它包括各种生产技术规程、管理工作制度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度二、划分成本控制责任现场戚本控制是为了明确生产现场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或责任点)的成本控制目标。为此,要划分出成本控制责任单位。1、把握划分原则。划分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的原则如下:责任单位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投入、产出单元。责任单位可以单独计算投入量和产出量。责任单位可以通过自身的控制来影响投入量和产出量的比例。2、确定类型。从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的性质看,成本控制责任单位有以下五种类型z不同产品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不同工艺阶段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不同成本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不同成本影响因素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工序
5、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成本控制单位或责任点。3、分清层次。生产现场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以车间主任和车间职能组织(或人员)为主体的车间级成本控制责任单位。以按工艺原则或对象原则划分的、由多工种或多工序组成的工段或班组为主体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以每道工序为主体的最基层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或责任点三、确定和分析成本控制目标现场成本控制的目标是根据企业成本控制目标分解而定的,包括每种产品和组成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即每道工序的成本控制目标,以及各种资源消耗的定额、费用支出标准等的成本控制目标。现场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和分解,通常是将综合目标分解为单项目标,把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它是以各种消耗定额、
6、标准、内部价格等为基础,把上一级的成本目标分解成生产现场及其内部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的具体目标。现场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标准的确定和分解方法如下:1、按不同产品或零部件的确定和分解凡是生产不同产品或零部件的产品专业化车间,为了给员工按产品别(零部件别)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确定控制目标,可以把车间控制目标分解为不同产品或零部件控制目标,包括各种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和某特定时间内的产品计划产量(如日产量、旬产量、月产量等)的总成本。单位产品戚本控制目标可根据车间成本计划的单位产品成本确定。某特定时间内产品计划产量的总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计划产量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计划产量2、按工艺阶段的确定和分解如果生产现场
7、是工艺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为了给按工艺阶段划分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确定控制目标,可以把车间某种产品戚本目标,分解为不同工艺阶段的控制目标,包括各工艺阶段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和总成本目标。其方法是:首先确定某工艺阶段的开始工序和终了工序,再按终了工序的工序成本来确定该工艺阶段的单位产品成本。其方法有如下两种:成本在工序间实行逐步结转的情况下,终了工序的工序成本控制目标就是该工艺阶段的单位产品成本控制目标。成本在工序间实行平行结转的情况下,虽然上一个工艺阶段的单位产品戚本可以不计人,但是必须根据本工艺阶段各道工序和各种投入来计算单位产品戚本。因此,必须在本工艺阶段内采取逐步结转法来计算终了工序的成本,以
8、此作为工艺阶段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3、按成本项目的确定和分解车间级及其所属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的单位产品戚本控制目标和总成本控制目标,都可以分解为成本项目目标。车间的成本项目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及附加费用、废品损失、制造费用等。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消耗的控制目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某种消耗的控制目标某种消耗的先进消耗定额某种消耗的计划价格工资及附加费用的控制目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工资及附加费用的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工时定额计划单位工时工资率废品损失控制目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废品损失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工时定额计划单位废品成本制造费用控制目标,可
9、按下列公式计算制造费用控制目标先进水平的工时定额计划单位工时费用率4、按成本影响因素的确定和分解。现场成本控制责任单位的成本控制目标,常常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把戚本控制目标按其影响因素分解为不同的控制目标,落实到相应的责任单位进行控制。这种分解方法实际上就是根据成本指标计算公式逐层展开,把综合性成本指标分解为含有最简单因素的指标。例如,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控制目标可分解为根据上述制造费用控制目标的计算公式,可以把制造费用分解为先进水平的工时定额和计划单位工时费用率两项作为控制的目标。根据计算公式计划单位工时费用率制造费用计划总额生产工人有效生产工时总数又分解为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和生产工
10、人有效生产工时总数两项,前者是现场会计组(员的控制目标,后者是现场劳资组(员)的控制目标。根据计算公式制造费用计划总额 由车间拉制的费用额 由工段或班组控制的费用额又可分解为由车间控制的费用额和由工段或班组控制的费用额,前者是车间的控制目标,后者是工段或班组的控制目标。根据工段或班组控制的费用额中的计算公式:设备润滑用油每台班费用额先进水平的单机羊班润滑用油定额润滑油供应计划价格又可分解为先进水平的单机单班润滑用油定额,作为设备操作人员的控制目标。如此等等,其他戚本控制目标也可以作类似的分解。这样,就可使车间、工段或班组、工序等各级成本控制责任单位(责任点)都有各自的成本控制目标。5、按工序成
11、本控制目标的确定。控制工序成本是对成本形成过程最直接、最具体的控制,还可借此发动生产工人直接参与成本控制工作。因此,它虽然是最低层次的成本控制,但却是最重要的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工序成本控制目标的原则如下: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工艺流程和员工素质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要掌握同行业同类型产品成本控制的先进水平,尽量向先进水平看齐。对不可控因素,如有可能应尽量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其进入可控范围。凡进人可控范围的因素,在确定工序控制目标时,都应予以考虑。如果由于员工进行小改革,使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消耗减少,不应据此就马上修改工序控制目标,以便调动员工开展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挖掘更大更多的潜力。工序成本控制目
12、标, 一般是按照成本项目,依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要求所修改的各种消耗定额、费用标准,以及计划价格(或相当于计划价格的当量)计算的该工序生产一件成品的生产费用总和。在投入中,上道工序转来的半成品的成本,要按逐步结转法,计入该工序的生产费用内。因为对多数工序来说,上道工序转来的半成品或零部件的数量,与本工序完成的产品数量之比,是重要的控制目标。图片四、监督戚本形成过程根据成本控制的要求和规定,把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及时发现偏差。监督现场成本的形成首先要建立现场费用台账。凡是能按单台设备计算成本的,可以按单台设备设立费用台账;不能按单台设备计算成本的集体操作,可按工段或班组设立费用台账。现
13、场范围内发生的所有费用,现场管理员必须监督,由会计员计账结账。现场会计员应按期按日或5日、旬、月)反映现场或设备生产费用的发生情况,计算出产品完工量的费用定额消耗量,以及实际超支或节约额,写出偏差分析报告,以便于车间、班、组、机台采取纠正措施。现场每月应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差进行分析;或是在召开现场成本分析会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工作:1、将现场发生的总成本减去本月固定费用发生额,计算出本月实际成本变动费用额,并与定额成本中的变动费用额进行比较,找出差额,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制定下月的实施计划。2、现场变动费用节约额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厂部与现场所得(有的企业按厂部得60%、现场得40%)和超支由车间工资总
14、额抵补的原则,计算现场人员工资总额的增减,报厂部劳资科。3、计算出工序或班组变动费用偏差额,并落实奖罚。4、现场会计员写出月终成本分析报告,连同车间成本报表一起上报。五、纠正成本偏差现场管理员发现偏差后,要分析确定偏差的性质、程度,查明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使消耗和费用控制在计划标准范围内,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纠正成本偏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材料消耗控制这是纠正现场成本偏差,控制现场成本的重要内容。其工作内容包括:限额领发材料。根据生产计划或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出原材料消耗总量,按总量领发材料。考核偏差。现场和现场内有关的成本控制责任单位(责任点),凡是能考核其投入与产出之
15、比的,都应定期考核其实际投料量与应投料量的偏差,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废料回收。有些企业为了严格控制材料消耗,采用完工产品和废料同时人库的办法,根据以下计算公式进行严格核算。领料总量工件消耗量下料消耗量十废料量2、产品品质控制产品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成本高低。在推行全面品质管理的过程中,现场可以采取以下一系列具体措施,对现场产品品质进行严格控制。设置工艺卡、检查卡、品质分析卡、品质保证卡等文件。实行工艺文件、刀具、夹具、量具四同步到工位的制度。实行“三检制”,即生产工人自检、自分(级)、自记责任制,上下工序互检,检验员检验。实行三方共同填写工序转递报告单,三方签字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制度。实行
16、废品就地隔离,良品立即人库制度等。3、在制品控制在制品转入、转出量的偏差,直接反映现场成本控制的效果。在制品控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内容:工位间转移过程的控制。这是在制品控制的基本环节。从投料开始,现场应建立在制品台账。当在制品在工位间转移时,必须清点数量,检验品质,填写原始记录。有的企业采用工位三联单,a.第一联由现场统计员登记人账,定期上报。b.第二联由操作者保存,凭此填写个人生产原始记录,现场会计员按原始记录核算工序成本。c.第三联交现场在制品库,记人仓库台账。在制品盘点。为了控制在制品,弄清生产现场存有在制品的数量及其在各工序的分布情况,必须对在制品进行定期盘点。有的企业实行“ 日统计、五
17、日报、旬小盘、月大盘” 制度。盘点控制。盘点时,按规定的统一时间由参加盘点的人员同时进行盘点。要求数字与实物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如发现丢失、损坏等,要追究责任,并及时调整账面数字。4、费用控制费用发生时,由现场管理员逐笔审批,现场会计员逐日核算,并把发生的费用记入各工段、班组或机台的费用台账,每旬结账一次。同时,将实际发生费用与按工序计算的定额费用进行比较。若发现超支,要及时分析原因,通知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纠正。5、生产操作人员控制现场各工序的操作人员,是实施现场成本控制的重要力量。操作人员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成本的发生。主要内容有严格按产品品质标准进行加工,防止造成废品损失。注意设备运行情况,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防止设备损坏造成停工损失。注意工卡、量具的保管使用,减少损坏,防止丢失。完善操作方法,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注意在制品、原材料的保管和使用,防止浪费、损坏、丢失等。另外,操作人员下班时,或按规定时间(五日、旬、月等),或生产告一段落时,清点在制品和完工的产品数量,并进行比较,发现未完成定额的原因和超出定额用料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