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全网通信技术》课件任务1 规划无线及核心网.ppt
《《4G全网通信技术》课件任务1 规划无线及核心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G全网通信技术》课件任务1 规划无线及核心网.ppt(49页珍藏版)》请在文字多文库上搜索。
1、,规划无线及核心网,安装无线及核心网设备,任务1,任务2,4G全网通信技术,配置无线及核心网数据,规划承载网,任务3,任务4,安装承载网设备,配置承载网数据,任务5,任务6,任务1 规划无线及核心网,【学习目标】了解LTE的技术发展和特点。掌握LTE的网络结构和网元功能。熟悉LTE无线接入网的规划步骤和内容。熟悉LTE核心网的规划步骤和内容。,1.1 任务描述,规划是组建通信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4G移动通信系统由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和承载网组成,其中无线及核心网的规划包括了网络拓朴结构设计、覆盖规划、容量规划、无线参数规划等。本次任务使用仿真软件设计4G核心网拓朴结构、规划4G无线接入
2、网及核心网容量,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设计与规划针对万绿、千湖和百山3座城市进行。其中,万绿市位于平原,是移动用户数量在1000万以上的大型人口密集城市;千湖市四周为湖泊,是移动用户数量在5001000万的中型城区城市;百山市位于山区,是移动用户数量在500万以下的小型城郊城市。本次4G无线及核心网规划共涉及到了5个机房。无线接入侧为3个机房,即万绿市A站点机房、千湖市A站点机房、百山市A站点机房;核心网侧2个机房,即万绿市核心网机房和千湖市核心网机房。其中,万绿市站点机房与万绿市核心网机房连接;千湖市和百山市站点机房共同接入千湖市核心网机房。站点机房与核心网机房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1.2
3、知识准备,1.2.1 移动通信的发展 移动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在近30年来才得到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开辟新的移动通信频段、有效利用频率和移动台的小型化、轻便化为中心,其中有效利用频率技术是移动通信的核心。自1968 年贝尔实验室提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概念以来,移动通信已经经历了四代系统的演变,如下图所示。,1.2 知识准备,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采用蜂窝技术组网、仅支持模拟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 80 年代,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技术。以美国
4、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英国的全接入移动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TACS)以及日本的JTAGS为代表。各标准彼此不能兼容,无法互通,不能支持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模拟话音直接调频;(2)多信道共用和FDMA接入方式;(3)频率复用的蜂窝小区组网方式和越区切换;(4)无线信道的随机变参特征使无线电波受衰落的影响;(5)环境噪声和多类电磁干扰的影响;(6)无法与固定电信网络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据业务很难开展
5、。,1.2 知识准备,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本身的缺陷,如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业务种类单一、保密性差等,已使得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开发了基于数字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或窄带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和CDMA系统,这
6、两大系统在目前世界移动通信市场占据着主要的份额。GSM是由欧洲提出的二代移动通信标准,其特征包括:(1)有效利用频谱:数字方式比模拟方式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随着更好的语音信号压缩算法的推出,每个信道所需的传输带宽越来越窄;(2)高保密性:模拟系统使用调频技术,很难进行加密,而数字调制是在信息本身编码后再进行调制,故容易引入数字加密技术;(3)可灵活地进行信息变换及存储。,1.2 知识准备,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尽管基于话音业务的移动通信网已经满足了人们对于话音移动通信的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高,已不再满足于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移动通信服务。第三代移动
7、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产生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我国支持三种国际电联确定的无线接口标准,即中国电信运营的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中国联通运营的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中国移动运营的TD-SCDMA(Time-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大的系统容量;(2)能提供
8、高质量业务,并具有多媒体接口:快速移动环境最高速率达144kbps,室外环境最高速率达384kbps,室内环境最高速率达2Mbps;(3)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利用宽带特性,通过扩频通信抵抗干扰;(4)支持频间无缝切换,从而支持多层次小区结构;(5)可从2G平滑过渡、演进而来,并与固网兼容。,1.2 知识准备,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尽管目前3G的各种标准和规范已冻结并获得通过,但3G系统仍存在很多不足,如采用电路交换,而不是纯IP(Internet Protocol)方式;最大传输速率达不到2Mbps,无法满足用户高带宽要求;多种标准难以实现全球漫游等。正是由于3G的局限性推动了人们对下一代移
9、动通信系统4G的研究和期待。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式网络,其网络将采用全IP的结构。4G网络采用许多关键技术来支撑,包括:正交频率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多载波调制,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AMC),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智能天线、基于IP的核心网、软件无线电等。另外,4G使用网关与传统网络互联,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网络。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如下特征:(1)传输速率更快:高速移
10、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Mbps;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Mbps;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Mbps;,1.2 知识准备,(2)频谱利用效率更高:4G在开发和研制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无线频谱的利用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有效得多,而且速度相当快,下载速率可达到 5Mbps10Mbps;(3)网络频谱更宽:每个4G信道占用100MHz以上带宽,而3G网络的带宽则在520MHz之间;(4)系统容量更大:4G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如空分多址等)来极大提高系统容量,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5)灵活性更强:4G系统采用智能技术,可自适应地
11、进行资源分配。利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保障在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中实现信号的正常收发。另外,用户可使用各式各样的设备接入到4G系统;(6)更高质量多媒体通信:4G 网络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信道传送出去,让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到系统中。4G是一种实时、宽带、无缝覆盖的多媒体移动通信;(7)兼容性更平滑:4G系统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二代系统平稳过渡等特点;(8)通信费用更加便宜。,1.2 知识准备,1.2.2 LTE的发展和特征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普遍采用的是码分多址技术,此技术能支持的最大带宽为5M
12、Hz,因此3G系统很难达到较高的通信速率,提供无线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和质量无法满足人们参与网络、享受网络生活的通信需求。同时,为应对全球微波接入等新兴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市场竞争,2004年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标准化组织提出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项目,并在2009年3月发布了LTE R8版本标准,原则上完成了LTE标准草案,LTE进入实质研发阶段。2010
13、年5月,中国移动上海世界博览会上率先建设了全球首个TD-LTE规模演示网。作为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它通常被通俗地称为3.9G。LTE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能显著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与3G相比,LTE的技术特征包括:(1)提高了通信速率,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00Mbit/s、上行可达50Mbit/s;(2)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下行链路可达5bps/Hz,上行链路可达2.5bps/Hz;(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整体架构基于分组交换;,1.2 知识准备,(4)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服务质量机制,保
14、证了实时业务(如网络电话)的服务质量;(5)系统部署灵活,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6)降低了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为0.5ms和0.675ms;(7)在保持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小区边界的比特速率;(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与已有3G系统的协同运作。1.2.3 LTE的频段和频点 根据双工方式不同,LTE系统分为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两种。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空口物理层上,如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FDD系统空口上下行采用成对频段接收和发送数据,而T
15、DD系统上下行则使用相同的频段在不同时隙上传输。与FDD双工方式相比,TDD有着较高的频谱利用率。TDD-LTE习惯上又被简称为TD-LTE。频段(Band)是频率的一段范围,频点是频段内的一个频率点。举例来说,在LTE中的频段40是从2300MHz2400MHz,共占用了100MHz的带宽。由于LTE系统以0.1MHz作为频率的最小使用单元,因此频段40内包含有100/0.1=1000个频点。LTE系统共划分了23个频段,FDD占15个,TDD占8个。,1.2 知识准备,1.2.4 LTE的网络结构 LTE系统由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演进型通用陆
16、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3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EPC又被称为系统结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SAE),EPC和E-UTRAN统称为演进型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1.2 知识准备,1LTE无线接入网 为了简化信令流程和缩短时延,LTE接入网舍弃了UTRAN传统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连接基站节点(Ba
17、se Station Node,NodeB)的两层结构,完全由多个演进型基站节点(Evolved Base Station Node,eNodeB或eNB)组成扁平化单层结构。RNC的功能被归入到eNodeB及核心网设备中。eNodeB之间由X2接口互相连接。每个eNodeB 通过S1接口与EPC相连,更确切地说,通过接口S1-MME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通过接口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2LTE分组核心网 LTE核心网负责对用户终端的全面控制和相关承载的建立,主要逻辑节点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
18、obile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GW)、用户归属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ality,PCRF)等。其中SGW和PGW逻辑上分设,物理上可以合设或分设。MME通过S6a接口与HSS相连,通过S11接口与SGW相连。SGW和PGW之间的接口是S5/S8。,1.2 知识准备,1.2.5 LTE无线接入网规划1.无线接入网
19、规划流程(1)无线接入网规划的目标 无线网络规划主要指通过链路预算、容量估算,给出基站规模和基站配置,以满足覆盖、容量的网络性能指标。网络规划必须要达到服务区内最大程度无缝覆盖;科学预测话务分布,合理布局网络,均衡话务量,在有限带宽内提高系统容量;最大程度减少干扰,达到所要求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在保证话音业务的同时,满足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优化无线参数,达到系统最佳的QoS;在满足覆盖、容量和服务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系统设备单元,降低成本。(2)无线接入网规划步骤和内容 无线接入网规划分为调查、分析、勘察、仿真四个阶段,如右图所示。,1.2 知识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G全网通信技术 4G全网通信技术课件任务1 规划无线及核心网 网通 技术 课件 任务 规划 无线 核心
